查看原文
其他

相信我,你什么都没有「错过」

第 34 次更新的 崇旭
2024-08-22

先来看张图。


你的脑子也许冒过这样一个想法:要是我在最低点买,最高点卖,那不就发了!

我们可以再拉近一点看。

假设你是个股票投资人,在某股票连日下跌的时候想补仓,但问题是,你一直想着,却没有行动。

有一天,股票还真涨回来了。你可能会想的是:哎呀,前阵子的判断是对的,要是买了就赚了,又「错过」了一次机会。

作为一个投资新手,我经常经历这样的心理活动。

事前看 vs 事后看

很明显,我是错的。

根本原因在于,我认为自己「错过」的依据,是基于现在我知道的信息(即,股票涨了)。然而,以这个信息量,去判断过去那个当下(想补仓的时候)的决定,是荒谬的。

事前看和事后看有巨大的差距,因为信息量不一样。

薛兆丰在他的经济学课举了个例子:

在现实生活中,任何一个企业家,他的成功道路都不可能是计划好的。当然,你事后看、往回看,你可以把以前发生过的很多不确定性都抹掉。这样看,你会觉得成功是一条必由之路,有一条清晰的道路。

但实际上,你回到事情还没明朗的时候看,当时有大量的不确定性。无论是再大的企业、再聪明的企业家、再多的数据,在做决策的时候,他们都没办法避免猜测的本质,否则那些有大量研究人员的企业,他们就永远不会失败了。

有时候,有些很明显的势头,最后并没有成为主流;有时候一些微小的事件,最后却成为了事件发生的主要方向。

这提醒了我们,在评判任何复杂的事情时,任何事后总结的经验都需要审慎地看待。不是说不能信,而是要时刻留心,它们不一定是促成结果的主要原因,而只是被总结的人想到并提及了而已。

预测未来没有意义

如果说我对「事后看」的态度是审慎,那么我对「事前看」的一种特定行为「预测」的态度,就有些不屑了。

薛兆丰举的另一个例子:

我的一位经济学家朋友告诉我一个例子,他说他非常清楚地记得,他曾经参加过一个研讨会,那个研讨会的主题,是讨论当时刚刚兴起的微博会不会取代博客。

他们恐怕都忘记讨论的结果了,因为隔了一两年后,另外一种全新的社交传播方式——微信兴起了。你说当时的讨论有多重要呢?当时谁画过什么方程式,用过什么样的模型来预测未来的发展吗?有什么用吗?

预测为什么基本没有意义呢?因为从根本上看,我们无法预知新的信息(未来才能知道的信息)。而新的信息就是不确定性,会影响未来,甚至极大地影响未来,比如上面这个例子的「微信」。

那为什么这个世界还有许多人在预测?因为这是一桩「好买卖」:1. 预测这件事本身不花费什么成本;2. 预测错误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大家不会在意,更不会记住;3. 但一旦预测对了,却有了扬名立万的机会。

所以,我觉得「预测」并不值得花费注意力去关注。

你真的「错过」了吗?

语言有强大的反向塑造能力。换句话说就是,用什么语句,会影响我们如何去思考。

之前我写过的例子是「坚持」。这两个字,你怎么看都觉得很辛苦吧?当我们把它跟任何一个好习惯放在一起,都会让好习惯在我们的脑子里,自动变成一件辛苦的事。当我们觉得自己在做一件辛苦的事,做成的几率能有多高呢?

同理,到底什么叫「错过」?是知道,但没抓住机会。可事实是——我们不知道,也没抓住,那怎么能叫「错过」呢?那就是「不知道」啊。

「错过」是一个执行问题,「不知道」却是一个能力问题。所以,永远不要说自己错过了,那只是自己还不够强而已。

相关文章,推荐阅读:真正的好习惯不需要「坚持」
学习是为了什么?
从历史现象中去简单找原因是危险的


说点什么:又将近两个月没更新。其实草稿箱里躺了几篇文章,不满意自然就没有发出来了。「完成」都不是简单的事,更何况「完美」。最后,继续欢迎你加入我的知识星球,扫码或点击「阅读原文」即可。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崇旭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